中国交响乐团
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演出活动

国家使命,国交担当 | 国交助力2022北京冬残奥会开闭幕式

  • 时间: 2022-03-29
  • 作者: CNSO
  • 来源: CNSO

流光溢彩的国家体育场,绚烂夺目的巨型钟表盘,震撼人心的定音鼓之声,在现代科技与鼓乐之声共同打造的梦幻同心圆中,天干地支、时间经纬,二十四节气,奔流不息地从四面八方汇聚其中。这是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最激动人心的圣火熄灭环节。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巧妙创意,定音鼓手和舞蹈演员们极富感染力的现场表演,令人印象深刻,堪称闭幕式演出中的一大亮点。在现场表演的13名鼓手中,有两位来自中国交响乐团的打击乐演奏家——孙翌和李晶晶。说起这次演出背后的点点滴滴,他们感触良多。

“从来没有13套定音鼓同时敲响一首乐曲,我们也从来没有听到过这种声音”,正如李晶晶所介绍的那样,本次闭幕式演出的定音鼓套曲,是音乐史上首部为多达13套定音鼓创作的乐曲。要在全世界观众面前完美呈现如此大规模与高难度的定音鼓乐曲,参加演出的鼓手们付出了比其他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从正式演出前一个多月开始,每天8点至晚22点排练,有几天还排练到了凌晨4、5点,这是鼓手们在最后冲刺阶段的排练日程。与高强度的排练相比,常人难以想象的体能消耗,同样在时刻考验着鼓手们的身体极限。


由于排演环节十分紧凑,“鸟巢”的面积又很大,鼓手们需要从定音鼓候场区迅速来到800米外的表演区定点位置,往返一趟就有1.6公里。对此,孙翌笑称:“每次上场,为了迅速到达指定位置,大家都是跑步。每天在“赛道”上奔跑十多次,相当于跑了个‘半马’。”

和高强度的排练和体能消耗相比,更大的挑战来自于不断修改调整的演出曲目。根据彩排效果,乐曲几乎每天都会进行修改,与之相随的,是每次彩排前鼓手们都会收到新的乐曲版本。时间不等人,他们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熟背乐谱并带入不同的演奏细节与肢体动作。鼓手们需要牢记每个版本,以配合闭幕式整体效果。


“当导演要求试演不同的版本时,我们要第一时间准确无误地演奏出来,简直就是‘风暴式’的记忆竞赛”,孙翌坦言,这对鼓手们的记忆力和意志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很多时候,一天的排练下来,大家早已身心俱疲,但回到房间后,还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不分昼夜地背诵乐谱。

即便排演任务密集繁重,即便体能意志逼近极限,孙翌、李晶晶和其他鼓手们却从来没有一句怨言。正是他们鲜为人知地默默付出与不懈努力,才有了闭幕式当天的完美演出和一鸣惊人。



谈到这段难忘的奥运经历,李晶晶用“幸运、自豪和难忘”三个词语进行了概括,“北京冬奥会我能赶上,我觉得很幸运。排练演出的亲身经历令我难忘,能代表国家、代表国交参加演出,我又感到十分自豪。”

回忆起闭幕式当晚那令人陶醉的现场气氛,孙翌同样感同身受,“冬残奥会主火炬的熄灭预示着新的开始。我有幸参演这一时刻,在鸟巢,在北京,在中国!我感恩且自豪,向世界展示中国有我的一份!”

在万众瞩目的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中,除了舞台中央挥洒自如、忘我演出的国交演奏家,在演出幕后的大量工作中,同样活跃着国交人的身影。


国交青年作曲黄凯然以音乐统筹及音乐主创的身份参加了闭幕式,负责包括致谢志愿者、会旗交接、领导致辞、奥林匹克圣歌(重唱版)等多个环节的音乐创作任务。

另一位国交青年作曲李凤仙则直接参与了开幕式入场音乐《彩云追月》、会歌《未来赞美诗》的编配及闭幕式音乐设计、作曲编配等多项工作。作为朝鲜族,还在编配中融入了民族音乐元素,被总导演和音乐总监赞为“独具特色”。

国家有需要,国交顶得上。几十年来,作为国家级文艺院团,积极助力参与国家重大活动的文艺演出一直是国交演出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不仅突显出国交作为文艺“国家队”的艺术底蕴与雄厚实力,更是一代代国交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与时代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