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响乐团
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演出活动

交响绘染“新的天地”

  • 时间: 2023-01-11
  • 作者: CNSO
  • 来源: CNSO

——新的天地,可以是精神世界中一次勇敢无畏的前行,也可以是人生旅途中一片炽热沃土的收获。

青年拉赫玛尼诺夫(摄于1900年左右)

19001215日傍晚,莫斯科贵族大厅内响起了久违的热烈掌声,当时在场的著名音乐评论家伊万·利帕耶夫更是激动地表示:这部作品蕴含着诗意、美感、温暖而又丰富的管弦乐编曲,健康而又充满活力的创造力,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才华自始至终地贯穿其中。

此时,灯火辉煌的舞台中央,今晚的主角拉赫玛尼诺夫拖着虚弱的身体与身旁的表兄,同时也是自己的钢琴老师和指挥家西洛蒂,向兴奋不已的观众们挥手致意。这部让所有人为之惊叹的作品,便是拉赫玛尼诺夫不久前刚刚完成的新作《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右)和他的表兄西洛蒂(左),两人共同完成了《第二钢琴协奏曲》首演

为了作品首演的顺利进行,拉赫玛尼诺夫决定亲自上阵弹奏,还邀请表兄西洛蒂担任指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谁知演出前,拉赫玛尼诺夫却突患重感冒,眼见日期临近,他又不愿取消这场精心准备的演出,家人朋友们见状,索性在演出前让他喝下葡萄酒,以提神驱寒。就这样,拉赫玛尼诺夫强打起精神,耗尽全力终于完成了这场演出。

当时不过27岁的拉赫玛尼诺夫为何如此看重这场演出。原因其实很简单:他输不起了。


10岁的拉赫玛尼诺夫已经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接受专业系统的音乐学习(摄于1883年)

出身优渥的拉赫玛尼诺夫最初的音乐之路可谓一帆风顺。4岁时,母亲成为了他的钢琴启蒙老师,9岁那年,拉赫玛尼诺夫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开始接受专业训练,三年后又转入莫斯科国立音乐学院学习对位法与和声学。在一众名师们的指导点拨下,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天赋得以展露,他不仅弹得一手好钢琴,还在作曲和指挥领域小有建树。

在音乐学院,他不仅完成了《第一钢琴协奏曲》,还根据大诗人普希金的叙事长诗《茨冈人》,创作了毕业作品歌剧《阿列科》,他也因此成为莫斯科国立音乐学院历史上第三位拿到大金质奖章的学生,1893年作品在莫斯科大歌剧院首演时取得成功,还得到了柴科夫斯基的高度赞扬。随后几年,拉赫玛尼诺夫迎来了自己音乐创作的第一个高产期,并于1895年着手创作完成了《第一交响曲》。


当时已是著名指挥家、作曲家的格拉祖诺夫因演出前酗酒使拉赫玛尼诺夫寄予厚望的《第一交响曲》以失败告终(摄于1913年)

直到此时,拉赫玛尼诺夫的艺术生涯都堪称完美。然而,正是他寄予厚望的《第一交响曲》,却几乎摧毁了他的音乐人生。1897年,这部作品在圣彼得堡首演时,意外遭遇滑铁卢,究其原因,竟是当场指挥格拉祖诺夫大意所致。原来,这位颇具名望的作曲家和指挥家不仅没有充分练习,还在演出前酗酒,最终导致了作品首演惨败。当时正在现场的拉赫玛尼诺夫在演出到最后几个小节时,从音乐厅里逃了出来,漫无目的地在街头徘徊,陷入愤怒与绝望之中


《第一交响曲》演出失败后的拉赫玛尼诺夫心灰意冷,患上了抑郁症和神经衰弱(摄于1897年)

面对外界潮水般的尖锐批评,原本春风得意的拉赫玛尼诺夫精神受到严重刺激,从此一蹶不振。事后,他收回了这部作品,在世期间都没能再次演出。对这次突如其来的失败,他失望至极地说道:这次失败,使我的信心完全动摇了,丧失了,我甚至想到从今以后不再作曲了。此后三年,拉赫玛尼诺夫没有创作出任何作品。更为糟糕的是,他还因此患上了抑郁症和神经衰弱,连日常生活都成了问题。

随着病情不断加重,拉赫玛尼诺夫的好友建议他拜访擅长催眠术和心理治疗的尼古莱·达尔博士。达尔平日里就热爱音乐,为了挽救这位年轻的音乐家,他决定以暗示性治疗扭转病情。1899年,拉赫玛尼诺夫曾来到伦敦进行演出,在得知伦敦方面希望他创作一部钢琴协奏曲时,达尔将突破口放在了这部作品之上。

当我躺在达尔书房内的扶手椅上时,处于一种半睡眠的状态,每天反复地接受同样的催眠治疗法你就要开始写作协奏曲了,你工作起来将会非常顺利,这部协奏曲将是一部杰作,诸如此类的话,每天不断地灌入我的耳朵。尽管这是难以令人置信的,但这种疗法确实在我身上显示出功效。到这一年的初夏,我已经又能开始作曲了。


尼古莱·达尔博士富有成效的暗示性治疗使拉赫玛尼诺夫

走出失败阴影,重拾创作信心

正如拉赫玛尼诺夫日后所回忆的那样,虽然听起来有些难以置信,但经过3个多月的治疗后,他还是回到了阔别许久的音乐创作中。1900年夏秋之际,乐思如泉涌的拉赫玛尼诺夫首先完成了作品的第二、三乐章。或许是对作品足够自信,这年年底,等不及第一乐章完成,拉赫玛尼诺夫便迫不及待地向观众展示了《第二钢琴协奏曲》。这一次,他的作品得到满堂喝彩。为了表示对达尔的感激之情,在首演后的致辞中,拉赫玛尼诺夫特别感谢了达尔博士,并将这部作品题献给他。次年春天,拉赫玛尼诺夫完成了第一乐章的创作,《第二钢琴协奏曲》也由此开启了他长达十余年的创作黄金期,并使其成为举世公认的音乐大师。


《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成功使拉赫玛尼诺夫步入自己音乐创作的黄金时代,图为拉赫玛尼诺夫在伊万诺夫卡庄园进行创作(摄于1910年)

在拉赫玛尼诺夫的一生中,被称为最高杰作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整部作品热情洒脱极富诗意,主题对比鲜明张力十足,一个强劲有力深沉厚重,另一个则清新明朗宽广悠长,贯穿全曲的歌唱性旋律更令人心旷神怡,精神愉悦。

除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更为重要的是,拉赫玛尼诺夫通过这部作品,真正找回了自我,重拾创作信心。当他鼓足勇气,终于迈过挫折这道门槛,祛除心魔时,等待他的,便是那一片崭新的天地。就像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写给他的信中所说:年轻人啊,你以为我的一生都非常顺利吗?所谓信念就是种强劲的力量。抬起头来,勇敢地朝你既定的目标迈进。


《第二钢琴协奏曲》及其后《第二交响曲》《第三钢琴协奏曲》的成功,使他成为享誉世界的音乐大师(摄于191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

心无旁骛,向前一步,可以突破自我,找到精神世界中的新天地,也可以润物无声,发现根植于新天地的萌芽沃土。

1892917日,51岁的布拉格音乐学院教授德沃夏克站在一艘邮轮的船尾,静静回望着渐行渐远的欧洲大陆,心中百感交集。从德国不莱梅到美国纽约,近十天的远航后,海雾朦胧中,若隐若现的北美大陆仿佛一位山岭巨人在向他招手致意。


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摄于1882年)

此时的德沃夏克已是名满欧陆的音乐大师,勃拉姆斯和柴可夫斯基都是他的挚友,在祖国捷克,他以极富民族色彩的音乐赢得人民爱戴。两年前,剑桥大学特别授予他音乐博士学位,还受邀来到久负盛名的布拉格音乐学院任教。但就在自己事业的最巅峰,德沃夏克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决定:离开交响乐艺术的中心欧洲,来到当时人们眼中的文化荒漠美国,担任纽约国家音乐学院院长。


位于纽约的国家音乐学院

德沃夏克为何要做出这样的选择呢?事实上,当1891年春天收到学院创办者珍妮特·瑟伯夫人发来的邀请电报时,德沃夏克本人起初也有些困惑,并未当即回复,直到6月初,瑟伯夫人再次发来电报时,德沃夏克才接受邀请。


珍妮特·瑟伯夫人重金邀请德沃夏克赴美任教(摄于1870年)

为体现诚意,瑟伯夫人开出了1.5万美元的天价年薪(相当于今天的45万美元),待遇固然优厚,但真正打动德沃夏克的,还是他血液里流淌的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与求索。

德沃夏克从小成长的波西米亚地区,本身就是多元音乐文化相互融合的土地。由于历史原因,地处中欧的波西米亚千年来一直是欧陆列强统治与争夺的焦点,在不断的分裂与兼并中,外来民族与当地人不断融合,形成了这里独有的音乐特质。在这样五颜六色的音乐土壤里,德沃夏克对周边国家和民族的音乐都怀有极大的兴趣和探索欲,他研究过波兰的玛祖卡、波罗乃兹,乌克兰的杜姆卡和南斯拉夫科罗等民间舞曲形式,也演出游历过欧洲各国,作为一名骨子里浸透着波西米亚人自由浪漫天性的作曲家,德沃夏克天然地向往着新世界,并为那里神秘而又独一无二的本土音乐文化所深深吸引。


德沃夏克与妻子安娜及儿女在纽约的合影(摄于1893年)


1892年秋天,也就是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整整400周年之后,德沃夏克与妻子安娜和他们的两个孩子远赴纽约,开启了一段探索新世界音乐的全新旅程。

在美国任教的日子里,除了每天要上的三节课以及每周与乐队进行的两次排练,德沃夏克很少参加社交活动,除了在中央公园观赏成群的鸽子,偶尔坐在百老汇附近的一家咖啡厅与指挥家塞德尔喝上一杯咖啡,其余大部分时间都用到了对美国本土音乐的研究与游历采风之上。

1893年假期,德沃夏克应邀来到位于美国中部艾奥瓦州的斯皮尔维尔镇,那里居住着很多波西米亚移民,淳朴亲切的乡音,安静祥和的小镇,一望无垠的大草原,熟悉的场景令德沃夏克乡愁渐起,也激发出了他前所未有的创作欲望。不久,一部足以载入交响乐史册的伟大作品——e小调第九交响曲》应运而生。

作为德沃夏克赴美期间音乐创作领域的集大成之作,《第九交响曲》融合了波西米亚民间舞曲与美国本土黑人及印第安人音乐元素。整部作品承袭德奥古典主义创作体系,又被赋予浪漫派音乐手法,结构紧凑,主题鲜明,旋律动人。既有美国精神的锐意进取、乐观向上,也有无限眷恋、故土难离的浓烈乡愁。其中,第二乐章别出心裁的由英国管奏出的主题旋律被誉为所有交响曲中最为动人的慢板乐章,由此改编而成的歌曲《念故乡》,更因唤起人们对乡愁的共鸣而广为传唱。


18931216日,德沃夏克的好友,匈牙利著名指挥家赛德尔指挥纽约爱乐乐团在卡内基音乐厅完成了《第九交响曲》的震撼首演

18931216日,在刚落成两年的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成功完成了作品首演。演出前,瑟伯夫人建议加上自新世界From the New World)的作品标题,德沃夏克欣然接受,在音乐厅签名乐谱的扉页上加入这一副标题,交予指挥。作品首演由他的好友,时任纽约爱乐乐团音乐总监的塞德尔执棒。这是一次空前成功的演出,深入人心的旋律和感同身受的情感表达,使现场观众激动不已,人们在第二乐章泪流满面,又在每个乐章结束时献上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包厢里的德沃夏克不得不屡次站起来鞠躬致意。


德沃夏克签名的《第九交响曲》乐谱扉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乐曲名称下由德沃夏克本人亲手加上的副标题自新世界From the New World

首演大获成功,《第九交响曲》也随之传遍世界,欧洲各大乐团纷纷演奏,很快成为所有人的最爱。随后百年间,除了在音乐会中高频出现,作品中的经典旋律与改编音乐还不断出现在各类影视剧甚至是小说、游戏与动画之中,成为一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现象。19697月,人类首位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执行阿波罗登月计划时,将《第九交响曲》的录音带入太空播放,寓意了人类新纪元的到来。


1969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执行人类首次登月任务时,曾将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的录音带入太空

浩瀚星空,探索无尽。自新世界,致新世界,至新世界。尽管德沃夏克认为《第九交响曲》首先是捷克的音乐,美国人也觉得这部作品是美国的交响曲,但无可争辩的一点却是——这部作品确实蕴含着穿越历史、跨越国界的艺术魅力以及让所有人为之感怀共鸣的精神伟力。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这是德沃夏克的音乐哲学,也是自新世界带给我们的启迪与思考。


如同拉赫玛尼诺夫和德沃夏克艺术人生里的新天地,在广大乐迷心中,新乐季也如同新天地一般充满了无限遐想和云霓之望。2023112日晚,让我们在国家大剧院与中国交响乐团一道,揭开国交2023新乐季帷幕,探索新的天地,展望美好未来。

撰稿:胡实

视频:掌握社

版面编辑:陈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