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响乐团
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演出活动

弦乐四重奏一晚俩大部头,古典音乐普及要开胃小菜也需要大餐

  • 时间: 2023-03-11
  • 作者: CNSO
  • 来源: CNSO

往常的室内乐音乐会演奏小曲目居多,多到十几分钟的都不多见。当然,比如维瓦尔第的《四季》这样大家都熟悉并且爱听的曲目除外。3月9日,中国交响乐团紫禁城弦乐四重奏在北京音乐厅上演的一台音乐会上,整晚只演奏了两个大部头,一首是乐圣贝多芬的“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另一首是舒伯特的“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两首乐曲时长均在40分钟左右,既是经典也是高峰。同场演奏这两部作品,对重奏组的演奏水平也是巨大的考验。好在,音乐会加了导赏环节。在每首乐曲演奏之前,第一小提琴杨颖单独上台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为大家进行了讲解,降低了观众的欣赏难度,让大家在已知的音乐空间内走近贝多芬走近舒伯特走近古典音乐。

事实上,前些年北京的古典音乐舞台上,演出前的导赏很常见也很受乐迷们欢迎。尤其是一些比较生僻的大部头作品,导赏是很好的开门钥匙。可能这场音乐会的难度,紫禁城弦乐四重奏采用了“讲、演”结合的方式,由小提琴家杨颖担纲演前解说。没有讲稿,所有有关乐曲的知识内容全吃透在肚子里,所以信手拈来。通过杨颖生动的解说,观众对作曲家以及创作背景有了初步了解,比如说贝多芬在创作这部作品的那个时期面临着听力不断下降的窘况,比如说每个乐章作曲家赋予其中那些思想以及人生感悟,比如说舒伯特的作品中死神与少女之间纠结复杂的矛盾心理等等。不过,“讲、演”结合毕竟是一个很少的古典音乐演绎方式,大家跟着这些已知的内容先进门,里面还有大量的内容需要我们想象,需要我们在精神层面在某一个空间与作曲家不期而遇。

导赏结束,第一小提琴杨颖、第二小提琴张宁、中提琴马艳春和大提琴李成环形围坐在一起。开场音乐就是我想象中的贝多芬那个年代的音乐的纯净唯美,眼前是几个世纪前的乡村风光,就像我们欣赏过的很多西方经典影片中,一位身穿花裙的乡村少女在欢快的节奏中在金色麦浪中跳跃飞奔,在静谧的林间徜徉,在漫撒的阳光在带着青草和泥土芳香的味道中惬意的享受眼前的一切美好。或许这就是作曲家做的悲喜铺垫,因为这个时期他已经开始听力下降,这对于作曲家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打击。紧接着,乐曲荡漾着一丝丝伤感,悲从中来,这或许是作曲家彼时彼刻心境的真实表达。

贝多芬是凭借着何等坚强的毅力,在听力逐渐丧失过程中创作出那么多流传至今的千古名篇。在逐渐走入无声世界的过程中,贝多芬是孤独而煎熬的,脑海中响起的更多是自己内心的独白,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有时候想,贝多芬的悲惨遭遇还有他的孤独无助,如果放在这个时代,他一定会成为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不过,贝多芬是坚强而执着的,耳边越是寂静,笔下愈是澎湃、他将自己内心的苦闷郁闷纠结用音乐讲给人听,与人分享。

或许在第二乐章中,一提琴和大提琴之间的互动可能就是在他内心当中两个贝多芬的对话。不服从命运安排的贝多芬自然在他的音乐中赋予挣扎与反抗的情绪,这种情绪在第三乐章中表现的尤为强烈。第四乐章在开篇沉闷的情绪中,慢慢脱离这种压抑的情绪,随着节奏的加块心情渐渐变得开朗。估计这时候贝多芬也想开了,日子总得一天天过,快乐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啥不让自己快乐呢。于是,他用音乐与他的听众分享了这种感悟,用杨颖解说词中的话,“抛开烦恼,冲破枷锁,让我们冲向目的地吧。”

中场十五分钟的短暂休息之后,人们渐渐走出了贝多芬的郁闷与挣扎,走进了舒伯特为人们用音乐讲述的一个奇妙的故事。虽然依旧是慢板、快板、谐虐曲等标注的章节,但因为作品中赋予了极强的戏剧张力,我更希望将四个章节解读成一个四幕歌剧,一个惧怕死亡的少女,从一开始抗拒和远离死神,渐渐被死神诱惑甚至洗脑,最终追随死神而去。大戏一开场,四位演奏家奋力运弓,很快一种压迫感袭上观众的心头。紧张的氛围,恐惧的心情,这是一个惧怕死亡的少女真实的心境,也或许每个人面临死神的心境大抵是一样的。在杨颖的解说中,这首作品的第二乐章源自作曲家本人的一首艺术歌曲,也叫《死神与少女》,她描述了其中的一段对话:“少女说,走开,走开,远离我,你这个可憎的骷髅,我还那么年轻,请你不要碰我。死神回答,把你的手给我吧,美丽的少女。我并不可憎,我为交友而来。躺在我的怀里,你会安然入睡。”这是很生动的一段描述,同时人们杨颖的引导下,在第二乐章演奏中想象着感受着其中死神与少女的对话。

大戏继续,从惧怕远离到试着了解,尝试着与他对话。音乐中情绪的波动愈加的复杂,听众在慢慢走进人物的内心,走进少女甚至走进死神的内心。一种特殊的感觉就是越是神秘就越想探寻,这种矛盾的心里开始变得愈发的纠结。演奏家运弓的力度加大,情绪愈发的张狂,命运走向的不确定性,在音乐中就愈发强烈。第四乐章,同样是急切的节奏,但怎么听上去开篇那些恐惧全然没有了,却有着一种找到了心上人即将与他奔向幸福彼岸的愉悦与快感。那快速的节奏是少女追随死神而去的脚步,抑或是其他的情绪表达。搞不清楚,作曲家舒伯特在结尾部分他的内心是怎样的情绪,我不知道那位惧怕死神的少女到底是走向死亡还是奔向了爱情。而或许作曲家本人都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到底在惋惜还是对他们的祝福,反正作为观众的我内心深处却涌动着一种五味杂陈的狂澜。

《死神与少女》大戏落幕,掌声四起,在期待着照例上演的返场环节时,人们得知当晚恰逢四重奏另一位小提琴家张宁的生日。于是在人们的掌声中,在四重奏演奏的“生日歌”声中,张宁收获了快乐与祝福。小提琴家杨颖说:“希望大家的每一天都像吃了生日蛋糕一样甜蜜快乐。”估计很多观众和我一样,在看到节目单的时候或多或少有一些担心,上下半场两个四十分钟左右的四乐章大部头,全部听下来会不会累。但事实是,当晚的两个大部头都是有着戏剧张力的作品,上半场是贝多芬内心独白的独角戏,下半场绝对是有戏剧冲突有剧情发展的大戏,当最后一个音符飘然离去,大家才感觉时间飞逝,意犹未尽。当晚的音乐会现场还是有一些遗憾,照例发生在乐章之间的掌声。或许几个世纪前的古典音乐并没有乐章之间请勿鼓掌的习惯,大家开心了鼓掌就是了。但如今,人们已经养成了这种习惯,而且乐章之间的那些空白已经成为音乐意境的一部分的时候,这种观赏礼仪还是需要遵守的。

此外,对于普罗大众的古典音乐普及,几分钟十几分钟的过瘾刺激的音乐小品自然是人们的最爱,但是几个乐章的大部头也需要不断地去了解。在音乐普及的餐桌上,开胃小菜要吃,大餐更要品尝,因为通过大餐更能体会到古典音乐的深刻内涵,了解到不同时代的文化气息,感受到室内乐的经典魅力。未来,在室内乐的舞台上,毕竟贝多芬、舒伯特还有大量经典的室内乐作品等着我们去尝鲜。

撰稿:张学军

摄影:罗维、国之骄子

编辑排版:胡实、陈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