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响乐团
中文|English

在山城种下音乐梦

  • 时间: 2016-01-21    作者: 周飞亚    来源:人民日报文艺

1月13日,阴天的山城还弥漫着雾气。

      国家交响乐团圆号演奏家周宏没有想到,在这次重逢中,重庆迎龙镇北斗村的“学生们”会给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一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是北斗村农民管乐队迎接“老师”检阅的曲目。几个月前周宏与他们告别时,这首曲子还缺少木管声部,如今,声部配齐了,乐队里出现了不少新面孔,演奏水平也大有进步。

      这段师生缘,始于2011年。国家交响乐团在北斗村建立了“三下乡”基层联系点,与村民们结上了对子。翌年1月,村里成立了一支铜管乐队,还收到来自国交的几支乐器作为“贺礼”。此后,国交的队员们每年都要来上好几次,指导村民从识谱开始,慢慢走进交响乐的世界。

      对国交来说,“深入基层,扎根人民”不是一句口号,不只要把自己扎下去,还要让音乐也扎下来,将“送文化”变成“种文化”。但是,来自西洋的乐器,会不会“水土不服”?种下的音乐梦,能不能开花结果?

      北斗村管乐队用演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5年的时光,那一双双戴月荷锄的粗糙大手,早已跟来自另一片土地的乐器培养出深厚的默契。2014年,管乐队还曾登上北京音乐厅的舞台,和国交的老师们同台演奏,成为首支登上国家级演出舞台的业余西洋乐队。

      今年1月,国交艺术家们组成的“金弦银管”文艺志愿者服务团队,在重庆开展“文化进万家”主题实践活动,再次来到北斗村。这一群特殊的师生共同为村民献上了一场田园音乐会,也开启了下一个五年之约。

扬帆管乐团演奏《辛德勒名单》

      感受到惊喜的不止周宏一人。给国交队员们带来惊喜的,也不止北斗村的这群学生。

      走进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的教学楼,国家交响乐团指挥家邵恩听到了排练厅里播放的音乐。他本以为这是给扬帆管乐团的孩子们练耳的唱片,却发现,这竟是孩子们自己的演奏录音。邵恩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

      从2013年开始,每次国交的队员们来重庆时,又多了一个任务,那就是到扬帆管乐团进行教学。团里的孩子大多是盲童,他们看不了谱,只能凭记忆将乐谱印在脑子里。但这丝毫没有阻碍他们对音乐的向往。

      管乐的个性比较强,需要更多的单独指导。除此之外,艺术家们也开设了“梦想课堂”这种集体授课的教学形式。此次“梦想课堂”的主题,是引导孩子们去体会并演绎出音乐中的情感。艺术家们演奏了《杀手探戈》和《卡门幻想曲》作为示范,扬帆管乐团则演奏了新排练的曲目《辛德勒名单》,艺术家们对演奏的每个细节一一点评,悉心指导。

      “《辛德勒名单》是很难的曲目。管乐团刚起步时演奏一些振奋人心的进行曲,现在开始选艺术性较强的作品来训练与提高,发展的思路是很清晰的。”小号演奏家尹小珲说,这些孩子们训练特别刻苦。

      “很多人都问过我:学这个对他们有什么用?我想,这些孩子应该不会以此为职业,但我相信文化艺术的熏陶对他们心智的成熟有好处。”周宏说,“管乐演奏是强调合作的艺术,而这是盲童日常生活中可能比较缺少的,正好可以从乐团中得到收获。”

      离开特教中心,国交的队员们匆匆赶赴下一个现场。他们还要到文化馆给市民上一堂音乐普及课;到施光南大剧院进行一场演出;去迎龙小学开设另一门关于合唱的“梦想课堂”……

      几年来,每次来到这座山城,他们的行程都排得满满当当,今年亦不例外。他们只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用金弦银管耕耘更多的土壤,让音乐的种子扎得更深、播得更广。